【安徽时评官微】刊发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朱晓凯文章《为烈士画像,他们为何孜孜不倦?》-尊龙最新登录首页

 【安徽时评官微】刊发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朱晓凯文章《为烈士画像,他们为何孜孜不倦?》-尊龙最新登录首页

媒体师大

【安徽时评官微】刊发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朱晓凯文章《为烈士画像,他们为何孜孜不倦?》

  • 时间:2024-04-15
  • 来源:
  • 作者:
  • 点击量:
预审 审核

原文转载如下:

自2021年11月起,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生开展了“为烈士画像”系列公益活动。大学生们通过查阅烈士资料、听取亲人描述等方式,用手中的画笔来还原烈士相貌。

两年多过去了,这一公益活动感动亿万国人,并多次被《人民日报》、新华社、央视等主流媒体报道宣传,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。

“为烈士画像”,安徽师范大学的师生们为何孜孜不倦?

因为这是一次红色基因的传承。

“为烈士画像”系列公益活动的缘起,与一个感人的故事紧密相关。

2007年11月30日, 28岁的解放军副连职机要参谋孟祥斌携妻女在浙江金华婺城区购物,行经通济桥时,发现一名女青年从10多米高的桥上跳下,他没有丝毫犹豫便跳入水中,奋力将女青年托出水面。女青年虽然获救,孟祥斌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。

英雄壮举感动中国。孟庆祥于 2007年当选为“感动中国”年度人物,后又被中央军委追授为“舍己救人模范军官”的荣誉称号。

孟庆祥走后,悲痛不已的妻子叶庆华下定决心:要做一个像丈夫那样“感动中国”的人物。

这些年来,她只专注干一件事,那就是为在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烈士“寻亲”,并联系专业人士帮助那些没有留下影像的烈士们“画像”,让更多的烈士“回家”。

抱着这份“执念”,叶庆华四处宣讲,一路来到了位于江城芜湖的安徽师范大学。

2021年底,在叶庆华牵线下,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与安徽、山东两省的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以及各地政府单位进行合作,发起了“为烈士画像”系列公益活动。

在从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直到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牺牲的革命烈士中,许多人都没有留下一张自己的照片,这无疑是一个历史遗憾。

以抗美援朝特级英雄黄继光为例,解放军出版社于1993年出版的《上甘岭大战》一书中曾有过如此叙述:“像黄继光这样的英雄,举世闻名的人物,一生中竟没有留下一张照片……”

“为烈士画像”,从亲人零星的记忆中抢救模糊的影像碎片,重新还原烈士的相貌,这既告慰了历史和先辈,也抚慰了烈士的亲人。

“为烈士画像”系列公益活动将烈士的红色信念传递给朝气蓬勃的当代大学生,增强了他们传承红色基因、赓续红色血脉的内驱力。

正如参与画像的大学生志愿者胡守莹所感慨的那样:“看着创作出来的画像,就感觉烈士在看着我,我也迎着他的目光,仿佛自己在跟他‘对话’,我会一直记住他年轻的样子。”

因为这是一次高教改革的探索。

近年来,高等教育改革的呼声日渐升高。一些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、厌学情绪严重,这一现象该如何破解?“老师台上讲、学生台下听”,这一“满堂灌”的传统教学方式该如何破局?

对于这些困扰着高等教育的普遍性难题,“为烈士画像”系列公益活动或许可以提供一些改革新思路。

大学生志愿者朱东平在为牺牲时年仅21岁的烈士樊以清画像时,激动不已地说:“我在作画时的每一笔,都能感受到烈士用鲜血和生命守护着今天的和平……我在绘画的时候就觉得不希望烈士是严肃的表情,特地让他们面带一丝微笑……”

毫无疑问,当像朱东平这样参与“为烈士画像”的大学生们返回校园后,烈士的英雄事迹必然会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,也会让他们从内心深处真正感受到“画像”活动对于自身成长、成才所蕴含的无限价值。

再比如,如何将课堂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有机融合,从根本上解决高等教育中长期存在的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问题,“为烈士画像”系列公益活动同样可以带来一些破局的思考。

以高校美术教育为例: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,当前我国高校的美术教育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,如缺乏正确、清晰的人才培养定位,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力等。

“为烈士画像”系列公益活动,则在高校美术人才培养改革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。

参与画像的大学生们纷纷表示,这是他们在大学阶段进行的难度最大的一次创作。因为烈士生前大多没有留下任何照片,他们只能通过亲人的描述,或是仍记得烈士相貌的老人回忆,才能逐渐还原出烈士的模样。

大学生志愿者程功乐说,仅仅是为了画好烈士军帽上的那颗五角星,他们就查阅了大量资料,才最终“画”出了五角星沉甸甸的“分量”。在为徐兴仁等4位烈士画像时,6名大学生志愿者分工合作,从初稿到反复打磨,最终用了半个多月才完成画像。

“为烈士画像”,既很好地发挥了美术教育的美育作用,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、专业技能。朱东平深有感触地说,通过“画像”,“真正理解了学习美术、为人民而创作的意义与价值。”

因为这是一次思政教育的拓展。

当前,高校思政教育仍存在一些痛点和难点。大学生如何才能树立正确的“三观”?

“为烈士画像”,是一次有益的拓展实践。

据了解,截至目前,“为烈士画像”系列公益活动已招募大学生志愿者400余人,完成烈士画像200余幅,赴烈士家乡开展乡村振兴活动8场,绘制革命故事绘本14册,完成微视频、微党课制作58节,收到感谢信50余封,开展“致敬最可爱的人”和“英烈文化进校园”等活动50余场。

活动的组织者之一、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王伟介绍,学院今年还计划继续招募300名大学生志愿者、聘请50位思政指导教师,持续开展“为烈士画像”活动。计划在2028年将烈士画像分类展示,以挖掘画像背后的英雄故事,丰富和拓展思政教育的内容。

感怀为国捐躯的仁人志士,这是融入中华民族精神血脉的家国情怀。衷心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师生参与到这样的公益活动中,也希望类似的公益活动越办越多、越办越好!



原报道阅读链接:【安徽时评】

赭山校区

地址: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

邮编:241000

花津校区

地址: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

邮编:241002     电话:(0553)5910027

天门山校区

地址: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

邮编:241008

地址: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

邮编:241000

网站地图